四川大地震之后,是满世界的募捐活动,在募得大量善款善物善行之时,极大体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,让人欣慰。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个人和企业捐款数字的公开发布,一股强大的攀比之风随之而来。这股不正之风越来越浓重,而且越来越近乎疯狂,令人十分不悦,我相信,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此同感吧。

 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大媒体,马不停蹄的滚动播报捐款信息。某某某捐款多少,某某某企业捐款多少,这样的语句听得耳朵都有些麻痹。在网上,在网下,有多少人在热衷于攀比、评比、谈论各国家、各名人、各企事业单位、乃至本单位本部门各人的捐款的数量。我这几天就好几次被问起“你捐款了吗”、“你捐了多少”、“你献血了没有”,我这种圈子极小的人尚且如此,其他人恐怕也难以例外。名国、名企、名人,这次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,捐的多的,被赞美之声捧上了天,捐的少的,被肆意嘲笑、谩骂、挖苦。姚明捐款50万被骂,刘翔捐款50万被骂,周杰伦捐款50万被骂,刘德华捐款10万被骂……,太多太多被骂的例子了!被骂的名人们,很多又在随后追加了捐款,这个颇耐人寻味,究竟是重新认识到了灾害的严重性,还是被骂得受不了了呢?我不得而知。名人们未必是小肚鸡肠的有攀比之意,但熟知名人的普通大众们、名人的众粉丝们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。粉丝口水战,在娱乐圈中是习以为常的现象,这次更是发挥到了极致,名人甲的粉丝嘲笑名人乙的捐款少,名人乙的粉丝或与之反唇相讥或再去嘲笑名人丙的捐款更少。有些名人捐款早,有些名人捐款迟,迟捐的人也被嘴快的人骂了几天。我为这些谩骂他人者感到浓黑的悲哀!防民之口甚于防川,口水淹死人不是新鲜事,所以导致很多人对于什么时候捐、捐多少都犯难,捐迟了怕可能被人说不积极、缺爱心,捐早了又怕数额被后捐者超过,都在观望参照对象。个人如此,企业也是如此,因为这涉及到名人的公众形象、企业的公众形象,这是一个注重公众形象的时代。

  《爱的奉献》——央视的募捐晚会,我是不看的,我不爱听那些悲情与煽情难分的话语,更不爱听那些枯燥的捐款数字。但毫无疑问,这样的晚会,能够募集到最大量的善款,有着极好的募捐效果,是值得称赞的。可惜,有一点我非常不喜欢,就是对于所有捐款人和捐款额的公布,这到底有多大的必要性呢,有的人愿意公开,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公开的,是不是名人就非得公开呢。从另一方面说,公开就意味着给了捐款者明确的攀比对象(或说是参考目标),也许这样才能募捐到最多的钱。做公益、献爱心,其实不需要标榜自己在做公益、献爱心,也不需要标榜自己做了多少公益、献了多少爱心。

  我想,公益的最最核心是爱心,捐款数额虽然对于公益的效果有显著影响,但绝不应该成为我们判断爱心多少的首要依据,更不应该成为肆意谩骂的题材。用钱可以做公益,用行动可以做公益,但总归是用心去做公益,捐款最多的人不是最值得尊敬的,最诚心最真心做公益的人才是最值得尊敬的。除了少数极其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之外,大多数人、大多数名人的公益心应该都是差不多的,这是源自人性本善的一面。肆意谩骂者也只是一部分极端人士。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善良并保持理性。

  说了这么一大堆,其实我自己都难逃攀比心理,很多时候不自觉的就比起来了,唉,戒之戒之!

  再啰嗦几句与公益无关、但与攀比有关的闲话。

  我不知道是否世界各国的人是否都爱攀比,但我所知的,中国人是极爱攀比的。攀比与面子是往往相伴相随。中国人爱面子是出名的,中国人爱攀比也是出名的。言语打击一个人,最有效的就是拿他去和另一个胜于他的人比较,他八成会气得冒火冒烟。所以,最广为人知的也最经典的妻子数落丈夫的语言模式就是“你看看人家谁谁谁的老公多有出息,瞧瞧你这窝囊废,我当初嫁给你真是瞎了几辈子的眼”。

  我老家的婚俗礼仪中,有一项叫做“拜堂”的,与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拜天地可不一样。怎么个不一样呢?通常电视剧里头看到的,那是很纯粹的,拜天地、拜高堂、夫妻对拜,之后就入洞房完毕。我们那儿的“拜堂”比较复杂,其中的重头戏不是拜天地,而是“丢拜钱”。“丢拜钱”大致程序是这样:新婚夫妻跪于厅堂,全部重要亲友围于四周,还有很多看热闹者立于一旁,由“礼房先生”依次喊出重要亲友的称呼(从舅亲开始,按亲疏程度、辈分长幼),每喊到一个,亲友赠与礼金,“礼房先生”喊出礼金数额,新人叩头拜谢。一般来讲,越亲近的,礼金越多,如果有钱的也可以多,但是同一类亲属关系中,是不能任意超越礼金数额的。比如,大舅父、二舅父都“丢”了2000元,大姨父、二姨父可以都“丢”2000元,姨父经济不好可以少“丢”,经济好可以多“丢”,但是二姨父不能超过大姨父的,如果大姨父“丢”2000元,二姨父最好也是“丢”2000元,也可以稍微少一点,但二姨父即使再有钱也绝不能“丢”3000元,否则大姨父就是被“挺相”了。“挺”了别人的“相”是很严重的事情,是很让人丢面子的事情,多半会立即造成纷争。多数时候大家都遵守这个约定俗成,但也有例外的时候,那时候婚礼就变成了亲属间的战场了,可能闹得不欢而散抬腿走人的。其实就是有一个攀比的心理因素在其中,有钱的可能会想,我有钱应该多出一些来显示我发达、显示我不小气,没钱的可能会想你比我有钱就“挺”我的“相”来欺穷、显摆。

  全国各地都有婚礼送红包的习俗。其实大家都明白,红包这东西,在亲友间转来转去,你给我多少,我还你多少,谁也不能赚谁的,何必包那么大的红包呢。还是缘于攀比心理,想想人家一个普通朋友都包了300的红包,咱这么好的朋友不包个千儿八百的似乎觉得丢面子。我最理想的情形是这样:红包金额不分亲疏都一样,是作为主人设宴款待客人的费用的。重要的是过去当面对新人送祝福,关系好的亲友可以赠送贺卡、鲜花、饰品,如果是亲手自制的礼物就更能体现心意了,我认为心意是最重要的。

评论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