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说父母(3)—— 父母的关系
母亲经常抱怨父亲懒,但在我看来更多只是以母亲的标准来作的评判,因为母亲的勤劳程度是常人难及的。父亲比较贪睡,且几乎从不在家务、菜园、照顾孩子方面给母亲搭把手。最农忙的时候,往往是天没亮母亲就起床做饭,饭做好喊父亲起床,吃了饭出去干活或者带着饭在行船时在船上吃。父亲达不到母亲的勤劳程度,但也不逊于村里男劳动力的平均水平。
父母的相处一直都不好。父亲的性格,比较刻薄,完全缺乏平等尊重的理念,不懂体恤母亲。我小的时候,太经常见到父母剧烈的争吵了,激动的时候摔东西或者抄家伙对打,不激烈的时候也是问候亲戚。有一个衣柜门,被父亲砸坏砸出了个比巴掌还大的洞,那个大洞就那样存在了好多年。有时候吵架了,母亲就去找我爷爷奶奶评理,但爷爷奶奶也支配不了父亲,也很苦恼。在我上小学的时候,爷爷奶奶就单独住到一边去了,离父母几里路远去给村里守树林。
父母的婚姻,打打闹闹快五十年了,也算是不离不弃了。但是我每次看到他们争吵,都感到很不舒服,现在我已经很麻木了,大多时候不对他们进行评价或者劝说,因为没什么用。父亲会使用很多恶毒的语言攻击母亲,母亲也会一边抹泪一边扯着嗓门喋喋不休的和父亲争,吵急了会互相问候对方亲戚,互不相让。但凡他们都能懂得退让一点,他们的相处会轻松十倍。他们闹的再厉害,也没有离婚,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,一是考虑子女,二是觉得离婚是羞耻和丢脸的,三是都缺乏独自维持生计的能力以及勇气。
母亲做了远超一般妇女很多的付出,但父亲却并不能珍视这些,从来不懂得体贴母亲,争吵时总用恶毒的语言攻击母亲。感觉母亲像是父亲的免费长工似的。
去年有一次父亲把母亲打伤了,我把母亲接到广东生活了个把月,这期间母亲打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家里的农活,也惦记父亲不好好吃饭。父亲则是对母亲丢下家里的活计跑到广东很愤怒,但他是不知道道歉的,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。最终母亲还是不太适应这边的生活模式,就回老家去了。我想也许等我不再上班之后,也许可以耐心的陪着母亲在城市里多生活一段时间吧。
我成年之后,也经常会因为一些观念冲突而和父母发生争吵,体现在对于生活方式、消费观念、婚姻态度、事业发展等方方面面。两代人彼此都是比较倔的人,很难谁说服谁,谁也改变不了谁。父母的收入水平,在农村来说算是不错的,但父亲属于有钱也不敢花、不愿意花,极限抠门,母亲相对而言比较赞同为改善生活而适当花钱,但母亲的话父亲不会听半句。对于子女,他们像大多数中国父母一样愿意倾尽所有给子女花。但作为子女,看到他们那样的生活状态,总是不忍,却难以改变。或许子女的经济再上一个大台阶之后,他们会更舍得一点,但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呢,也许他们没有那么多年可以等了。
暂时写到这些。
评论 (0)
(无须注册)